返回

安塞女人像首歌

阎伟东

 

    安塞最富有特色的就是女人,就像桂林山水,新疆歌舞那样,具有鲜明的个性,迷人的魅力。
    传统的美给人印象很深,电影、电视上时时再现;红袄、绿裤、花鞋、抓髻、小脚,赶集上会怀里抱着红尾巴公鸡,回娘家骑着毛驴,男人跟在后边。这些都像河里的水,流去就不复返。倘若有兴趣观察,便可知道,尔今的安塞女人,从发式上已无法判断是婆姨是女子了。走起路,格飘飘的,像江河里悠悠行走的小船,像溪水转弯柔柔扭动腰肢。那肤色,像背洼洼上盛开的山丹丹花,鲜艳而浓郁,有光彩而不灼人。看你一眼,那眼睛,就像深秋里的湖水,在秋风的吹拂下,波浪涟涟,明亮却望不见底。
    走东家逛西家,你会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窗子上的窗花,虽然经过多半年风吹雨打,依然形态逼真。鸟的眼神,草的长势,花的水灵,虫的曲展,无不维妙维肖。不用央求,只要吭一声,那女人或许正在劳动,略一停,抓起炕上的剪子,旋即便给你剪的来了,手是那样灵活自如,就像燕子从高空飞过,迅速俯冲又抬头上窜一样。吃碗杂面条吧,那女人一边和着面,一边往灶口填柴,一边跟你拉话,咚咚咚几下,擀杖上缠着面,在案板上来回滚几滚。瞧瞧后生鞋里的鞋垫,老婆老汉穿的裹肚,小娃娃穿的花鞋,你又无不惊叹那精细的针线活。红的、绿的、黄的丝线,一根根一条条,绣成彩色的图案,针脚密密的,摸上平平的,龙、凤、莲、虎、桃子,无不逼真。那是女人的心,溶进了生活。碰上节日,还可见到面花艺术品,软溜溜的面,蒸熟后,竟然不变形,让瘦则瘦,让胖则胖,跟雕出来的一模一样。
    安塞女人是钢,垮不掉。早上第一个下地,晚上最后一个上炕。烧火做饭,刷锅洗碗,打狗喂猪。春、夏、秋,下地帮男人干活,冬天做碾磨、缝新补旧。最缠手的,还是孩子,拿根长长的宽布腰带,往脊背一背,走到哪背到哪,实在没法,给娃娃拦腰拴根绳子绑在下炕疙佬,娃娃嚎着哭着,她仍然在地下干活。
    未成年的女子,大胆直率,见了生人,一眼盯住看,她要尽情地享受。看中那个小伙,敢直言相告,父母给她相个不中意的人,她敢耍脾气顶牛。山洼上,有人没人,放开声就唱起了信天游。成家的婆姨待人热情诚恳。家里来了客,首先问你吃饭没有。山沟里偏僻,没饭馆,这是待客的首要事情。吃饭时,见你碗里没了饭,不问要不要,端来就往碗里舀。晚上在家里留宿,腾出最好的地方,让出最好的铺盖,见过一回面你也许把她忘了,偶尔再碰上,人家便主动问你,亲亲热热,邀请去家里转。
   说不完安塞女人的美,这些美,本身就是歌,每天在安塞的山山洼洼回荡着,我每天在听,就是听不够。
                                             
 
 
 

                             
    

 

相关内容
安塞,中国艺术之乡 安塞民间绘画的风格 搂兜
安塞县和安塞人的光荣与骄傲 安塞民间美术人文环境论 安塞胜可游
安塞农民画 东方毕加索之作 民俗与民间艺术 蛇盘兔 
安塞民间美术印象 陕北剪纸艺术新探 安塞秧歌
滚滚黄土煽情的安塞腰鼓图片 历史的积淀,民族文化的凝聚 高原吹手
信天游的旋律吸引人的想象力 安塞人窑洞 安塞民间泥塑
陕北行,八十年代西行漫记 民俗与民间艺术    针扎
陕北行,九十年代西行漫记(1) 扳旱船  古塞芦子关
论安塞民间绘画艺术 蛋壳镶嵌画  坐帐花
黄土地艺术 安塞炕围画    布老虎
民间美术辅导者断想 陕北行,九十年代西行漫记(2)  

Copyright © 2004 mgyar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马国玉剪纸艺术创作室 2004
陕西省延安市马国玉民间剪纸艺术创作室: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工会四楼腾达公司
电话:0911-2937397 手机:13991783976 Email: ydm2686@mgyart.com  邮政编码:716000